「動態消息」功能對臉書而言,並非只是一項改變,它預示了資訊交流方式的重大變化,它顛覆了以往的資訊交流方式。在此之前,當你想把你的資訊傳播給他人時,你必須啟動一個流程,例如「打」電話,「寄出」一封信或電郵,或是「開啟」即時通交談。
但有了「動態消息」功能,你只需要在臉書上放入你的資訊,臉書軟體會判斷你的哪些朋友可能對此資訊感興趣,然後就自動把此資訊發送給他們。對資訊接收者而言,只要檢視自己的臉書首頁,就可以花最少的工夫,同時得知許多人的最新動態。這使得世界變得更小了。
基本上,臉書的這項新功能是提供一個途徑,讓人「訂閱」友人資訊,你不必再等候朋友發送資訊給你,你只需要告訴臉書,某某人是你的朋友,就等於告訴說,你想獲得此人的消息。把某人加入你的朋友名單,就是向臉書「訂閱」此人的資訊。這種資訊訂閱模式的首要先驅是「簡易資訊聚合系統」(RSS,Really Simple Syndication),幾年前,隨著部落格的盛行,RSS開始廣泛使用,你可以用此功能訂閱某個部落格或網站的新資訊。不過,臉書把這種模式應用在人們的行為與活動資訊,倒是網路上的劇變,日後事實也證明,這種變革產生了巨大影響。
但是,一旦你做的每件事都會被依時依序地報導給你的朋友,不論是好的一面或不好的一面,人們就可以得知以往不知道的你。若你抽大麻,恰好被朋友拍到照片,這張照片可能張貼到臉書網站上。若你舉辦派對,沒邀請某人參加,他透過臉書很容易就得知此事。你的感情狀態一旦出現任何變化,都會經由「動態消息」功能廣播出去。臉書取得了一種力量,迫使人始終如一,或至少臉書有一種力量,會暴露人的前後矛盾。
另一個讓用戶感冒的原因是,他們的「朋友」太多了。臉書網站的原意是要提供一種途徑,讓你跟你原本就認識的人交流。但許多用戶把它當成交朋友的途徑,甚至還相互競爭,看誰的朋友比較多。若你的行為與活動將昭告你在臉書上的每一個「朋友」,那些交友浮泛的用戶就無法控管誰能看到他們的私生活了。
沒錯,的確有問題,臉書用戶顯然討厭「動態消息」功能。臉書工程團隊按鈕啟動這項新功能後,九百四十萬名臉書用戶的第一則回應是:「關閉這爛東西!」原本歡慶的氣氛霎時變調,螢幕上突然間不斷湧入的抱怨。
臉書出現有史以來最大的危機,平均每一百則對於「動態消息」功能的用戶評價中,只有一則是正面肯定的評價。西北大學的大三生帕爾(Ben Parr)在星期二早上睡醒後登入臉書網站,立即設立了「學生反臉書動態消息功能」群組,他寫道:「這回,你們做得太超過了,很少人想讓所有人自動得知我們的最新動態……,動態消息太令人毛骨悚然,太狗仔風格,這是個必須去除的特色。」這個群組在短短三小時內就吸引了一萬三千名成員,隔天凌晨兩點,成員數破十萬,到了星期三中午,成員數增加至二十八萬,到了星期五,成員數已高達七十萬。還有另外約五百個抗議群組,至少10%的臉書用戶積極抗議這項新改變
臉書公司在星期四深夜首度作出官方回應,祖克柏寫了一篇標題「冷靜,吸氣,我們聽到了你們的聲音」的部落格文章,理性地論述:「我們注意到了對此主題湧現的臉書群組但能夠得知朋友的生活動態,這是很酷的事,這些是人們天天習於挖掘的資訊。現在,我們只是把這些資訊整理出來,讓人們能夠得知他們關心之人的生活動態。」他也在文中指出,臉書同仁很重視「動態消息」功能的一項基本原則:「在此功能推出之前看不到你資訊的人,在此功能推出之後仍然無法看到你的資訊。」
翌日,臉書公司總部前開始聚集了電視新聞台記者,該公司被迫必須僱用保全人員護送員工進出,幾所學校的學生開始號召大批人前往臉書總部抗議。臉書公司會議室裡激烈辯論,是否乾脆封鎖那些抗議群組發出的訊息,但祖克柏告訴同仁,若封鎖這些議論,將違反他當初設立這家公司時秉持的開放精神。
不過,儘管出現這些騷動,祖克柏和臉書的所有員工都看出了一個反諷現象:抗議群組成長得這麼快,適足以證明「動態消息」的功效!
快速作出隱私控管補救
冷靜聰明的邏輯分析無法平息暴動,因此,祖克柏同意讓步。考克斯、桑維、資深工程師博斯伍斯(Andrew Bosworth)等人花了四十八小時,不眠不休撰寫新的隱私功能程式,讓用戶可以相當程度地自行控管他們的哪些資訊可以由「動態消息」功能發佈。在新的隱私選擇下,你可以下令「動態消息」功能的軟體不報導你的某些類別行動,例如,你對相片的評論,或你感情狀態的改變(用戶認為這是很重要的隱私項目)。
週四晚上,祖克柏寫了一篇部落格文章,宣布這項新的隱私控管功能。這篇文章的語氣跟前一篇明顯不同:「我們確實沒把這件事做好,我們未清楚說明新功能,更糟的是,未能讓用戶對這些新功能有控管權……,我們未在一開始就內建妥當的隱私控管,這是我們的一大錯誤,我在此致歉。」
「學生反臉書動態消息功能」群組的成員數在當天達到最高的七十五萬人,隱私控管功能的推出使抗議浪潮快速趨緩,一些群組原訂發起的示威行動也被取消。
「動態消息」功能的推出促使臉書網站上成立了大量各式各樣主題的群組,這是以往不可能發生的事。在「學生反臉書動態消息功能」群組快速聚集人氣的同時,另一個較孩子氣的群組也迅速沸騰,它的名稱是「若這群組成員達到十萬人,我的女友將搞三P」,在動態消息的傳播下,此群組不到三天就達成人數目標。後來證實,所謂的搞三P訊息,純屬惡作劇。 還有另一個新群組也迅速吸引數萬成員,且讓臉書員工確信「動態消息」功能的確具有一些正面價值,這是一個伸張人權的群組,名稱是「拯救蘇丹達佛」。
祖克柏有百分之百的意願修改「動態消息」功能,但他從未考慮關閉此功能。考克斯解釋:「若這項功能行不通的話,他用以解釋人們對臉書感興趣的整套理論都將被推翻。他認為,若『動態消息』功能行不通,我們甚至連臉書網站都可以關了。」不過,祖克柏知道,不管人們如何批評此功能,他們其實是喜歡此功能的,數據可茲佐證:自這項新功能推出後,用戶在臉書網站上流連的平均時間增長,在此網站上做的事也明顯增加。當年八月,用戶總計瀏覽一百二十億頁次;在「動態消息」功能推出後,到了十月,用戶瀏覽頁次已經提高至兩百二十億。
在規劃推出「動態消息」功能及回應用戶的不滿時,祖克柏樹立了一個應對模式,這種模式在其後陸續出現的爭議中一再出現。他推出「動態消息」功能,本諸的信念是:這是臉書網站合理的下一步。他在事前未充分考慮此功能對用戶隱私感的衝擊,更重要的是,他未充分考慮用戶的感受。並非人人都欣賞與接受祖克柏所憧憬的透明化,某甲認為的開放透明,在某乙看來可能是侵犯騷擾。祖克柏一開始排斥批評,後來屈從讓步,最終與抗議者會談,大體而言,這種處理模式順利平息爭議。
更多內文請見《Facebook臉書效應》一書
引用網址 http://www.cheers.com.tw/doc/page.jspx?id=40288abc2f4367fe012f775148a41514&number=1
留言列表