(中央社台北19日電)網友常會按下臉書(FacebookInc.)「讚」(Like)和推特(Twitter Inc.)「推文」(Tweet)等按鈕,把內容分享給好友,不過這些工具卻也能讓社群網站業者收集網友造訪網站的數據。

 

這種所謂的社群工具一般出現在新聞網站的報導上方,或零售網站的產品旁邊,「華爾街日報」(WSJ)的研究結果顯示,即使網友沒有點選這類按鈕,它們也能知會臉書與推特有人瀏覽過這些網站。

 

這些工具隨處可見,去年有數以百萬計的網頁新增這些分享按鈕。根據這項研究,在全球造訪人次排名前1000大網站中,臉書的按鈕便攻陷1/3,推特與谷歌公司(Google Inc.)的按鈕也分別有20%和25%的曝光率。

 

創造這種工具的用意,原本是讓和好友分享內容變得更容易,並幫助網站吸引訪客,現在卻可能成為追蹤網路使用者的強大方式。它們可能會把網友的瀏覽習慣連結到他們在社群網站上的個人專頁,而這類網頁上通常都會顯示姓名。

 

舉例來說,凡是有會員在MSNBC.com上閱讀1篇關於聲請破產的文章,或是造訪名為「Fighting theDarkness」的憂鬱症主題部落格,即便他們沒有在這些網站上點選「讚」或「推文」,臉書或推特都照樣瞭若指掌。

 

研究發現,網友每個月只要登入臉書或推特1次,便可讓這種機制順利運作。即使網友關閉瀏覽器甚至電腦關機,都無法阻止這些社群網站收集瀏覽資料,除非網友直接登出臉書或推特帳號。

 

臉書、推特、谷歌以及其他社群工具開發商全都表示,他們沒有把這些工具產生的瀏覽資料,用在追蹤網路使用者上。臉書指出,當會員點選按鈕把網頁分享給好友時,產生的數據只具有廣告用途。

 

除臉書外,谷歌也有為「Buzz」社群網路服務設計的工具,他們表示瀏覽數據都有「匿名化」,這類資料不至於被特定人士追蹤。臉書透露,瀏覽數據90天內就會刪除,谷歌則是在2週內移除,他們都表示,這類數據是他們衡量社群工具效用的途徑,而且有助於其他網站吸引訪客。

 

推特則說,他們不使用這類瀏覽數據,而且會「迅速」刪除。發言人表示,理論上推特未來可運用這種數據「端出更好的內容」。

 

部分隱私權擁護者表示隱憂,指出臉書與谷歌過往在隱私議題上都有不良紀錄。

 

隱私權倡導團體電子邊疆基金會(ElectronicFrontier Foundation)資深技師艾克斯里(PeterEckersley)表示:「我們的網路閱讀習慣和一切思維息息相關,舉凡政治與宗教觀點、健康與感情問題都牽涉在內。」艾克斯里質疑:「你在圖書館漫步時難道希望有個隱形人緊盯著自己嗎?」

 

為了對社群工具的普遍程度與資料收集方式進行確認,華爾街日報延請前任谷歌工程師肯尼希(BrianKennish)檢視谷歌廣告網路排名前1000大熱門網站。肯尼希去年成立Disconnect Inc.,提供能阻擋社群工具收集資料的軟體。

 

肯尼希的研究檢視前1000大網站超過20萬個網頁,他發現臉書從其中331個網站取得瀏覽數據,推特約占200個網站。谷歌則涵括250個網站,其中部分是透過「Buzz」工具取得資料。(譯者:中央社尹俊傑)1000519

引用自:http://tw.news.yahoo.com/article/url/d/a/110519/5/2ru0b.html
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
    珪珪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1) 人氣()